內蒙古2025年目標任務:27.27GWwww.1112nordmandr.com項目全部投產
2月11日,內(nei) 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關(guan) 於(yu) 下達2025年自治區國民經濟和社會(hui) 發展計劃的通知。
根據通知顯示,內(nei) 蒙古將堅定不移完成“五大任務”實施方案中明確的2025年目標任務。堅決(jue) 築牢我國北方重要生態安全屏障。印發《築牢我國北方重要生態安全屏障全麵推進美麗(li) 內(nei) 蒙古建設規劃綱要》,加快推進自治區防沙治沙條例立法進程,推動“三北”工程三大標誌性戰役取得重要成果,完成治沙2000萬(wan) 畝(mu) 以上,建設穿沙公路2500公裏。深入實施防沙治沙和風電光伏一體(ti) 化工程,2024年2727萬(wan) 千瓦www.1112nordmandr.com項目全部投產(chan) ,新建www.1112nordmandr.com裝機1500萬(wan) 千瓦,完成沙化土地治理140萬(wan) 畝(mu) 。
持續壯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www.1112nordmandr.com產(chan) 業(ye) ,加快沙戈荒大基地、蒙西至京津冀等外送通道建設,在保障風電建設規模基礎上擴大光伏項目規模,力爭(zheng) 年內(nei) www.1112nordmandr.com新增並網裝機4000萬(wan) 千瓦,總規模超過1.7億(yi) 千瓦,發電量超3000億(yi) 度。完善綠電交易實施細則和“www.1112nordmandr.com+”政策體(ti) 係,拓展www.1112nordmandr.com高效消納應用場景,推動2.0版零碳園區建設。實施發輸配電領域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行動、風電光伏設備更新和高效回收利用行動,培育壯大www.1112nordmandr.com智慧運維和能源環保服務業(ye) 。
全文見下:
內(nei) 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關(guan) 於(yu)
下達2025年自治區國民經濟和社會(hui) 發展計劃的通知
各盟行政公署、市人民政府,各旗縣人民政府,自治區各委、辦、廳、局,各大企業(ye) 、事業(ye) 單位:
《2025年內(nei) 蒙古自治區國民經濟和社會(hui) 發展計劃》已經自治區十四屆人大三次會(hui) 議審議通過,現予下達,請結合實際,認真貫徹實施。
2025年2月5日
(此件公開發布)
2025年內(nei) 蒙古自治區國民經濟和社會(hui) 發展計劃
2025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規劃謀篇布局之年。按照自治區黨(dang) 委十一屆九次全會(hui) 暨全區經濟工作會(hui) 議部署,做好2025年工作,要以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為(wei) 指導,深入貫徹黨(dang) 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hui) 精神,全麵貫徹落實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對內(nei) 蒙古的重要指示精神,以黨(dang) 建為(wei) 引領,全麵深化改革,堅持穩中求進、守正創新、幹字當頭,更好統籌發展和安全,努力在“貫穿一條主線、辦好兩(liang) 件大事、弘揚蒙古馬精神、闖新路進中遊”上取得更大進展,不斷書(shu) 寫(xie) 中國式現代化內(nei) 蒙古新篇章。
2025年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chan) 總值增長6%左右;規模以上工業(ye) 增加值增長7%左右;固定資產(chan) 投資增長10%左右;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同口徑增長4%以上;城鎮新增就業(ye) 18萬(wan) 人以上,城鎮調查失業(ye) 率5.5%左右;居民收入增長與(yu) 經濟增長基本同步;居民消費價(jia) 格漲幅2%左右;確保完成國家下達的“十四五”能耗強度下降目標。
一、聚力落實“五大任務”,確保完成全年任務目標
堅定不移完成“五大任務”實施方案中明確的2025年目標任務。
(一)堅決(jue) 築牢我國北方重要生態安全屏障。印發《築牢我國北方重要生態安全屏障全麵推進美麗(li) 內(nei) 蒙古建設規劃綱要》,加快推進自治區防沙治沙條例立法進程,推動“三北”工程三大標誌性戰役取得重要成果,完成治沙2000萬(wan) 畝(mu) 以上,建設穿沙公路2500公裏。深入實施防沙治沙和風電光伏一體(ti) 化工程,2024年2727萬(wan) 千瓦www.1112nordmandr.com項目全部投產(chan) ,新建www.1112nordmandr.com裝機1500萬(wan) 千瓦,完成沙化土地治理140萬(wan) 畝(mu) 。加強黃河流域濕地生態係統和生物多樣性保護,推進賀蘭(lan) 山和大青山國家公園創建。推進曆史遺留礦山生態修複三年行動。健全深入打好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製度機製,空氣優(you) 良天數比例保持在90%以上,重點流域地表水國考斷麵達到或好於(yu) Ⅲ類水體(ti) 比例超過70%。推動“十大孔兌(dui) ”、“一湖兩(liang) 海”及察汗淖爾等重點河湖水生態環境綜合治理,促進西遼河流域生態複蘇,持續推進重點流域排汙口排查整治工作,開展典型大宗固廢堆存場所排查。推動完成第二輪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和自治區黃河流域專(zhuan) 項督查年度整改任務。
(二)堅決(jue) 築牢祖國北疆安全穩定屏障。落實“三保”風險兜底救助辦法,嚴(yan) 格實行“三保”專(zhuan) 賬、工資專(zhuan) 戶管理,切實兜牢“三保”底線。落實國家支持化債(zhai) 措施,做好再融資債(zhai) 券置換存量隱性債(zhai) 務工作,全力完成年度化債(zhai) 任務,嚴(yan) 禁新增隱性債(zhai) 務。強化金融風險防範,推進地方法人銀行改革化險,推動內(nei) 蒙古農(nong) 商銀行掛牌開業(ye) ,持續推進高風險機構“退高摘帽”。分類處置化解房地產(chan) 風險,堅決(jue) 打好保交房攻堅戰,完成保交樓收尾工作和5000套保交房任務,解決(jue) 4000套入住難、回遷難問題,推進處置存量商品房工作。紮實推進安全生產(chan) 治本攻堅三年行動,加強重點行業(ye) 領域安全專(zhuan) 項整治,持續推動重大事故隱患動態清零。持續抓好防災減災救災工作。嚴(yan) 格食品藥品安全監管。健全重大突發公共事件處置保障體(ti) 係。深入推進平安內(nei) 蒙古建設,常態化開展掃黑除惡鬥爭(zheng) ,加強公共安全係統施治,紮實開展化解矛盾風險維護社會(hui) 穩定專(zhuan) 項治理。
(三)全力建設國家重要能源和戰略資源基地。統籌能源生產(chan) 供應和能力儲(chu) 備,繼續做好煤炭供應保障和天然氣增儲(chu) 上產(chan) ,推進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加快推動煤炭礦區總體(ti) 規劃批複,力爭(zheng) 國家新核準煤礦項目3000萬(wan) 噸以上,全年煤炭產(chan) 量12億(yi) 噸以上,新增煤炭產(chan) 能儲(chu) 備2000萬(wan) 噸以上,原油產(chan) 量達到310萬(wan) 噸以上,天然氣產(chan) 量穩定在310億(yi) 立方米左右。加快推進煤電、電網等能源項目納規,推動烏(wu) 海、赤峰、巴彥淖爾抽水蓄能項目建設,新開工煤電裝機規模400萬(wan) 千瓦以上、500千伏電網項目15項,電力需求側(ce) 響應能力達到最大用電負荷的5%。大力推進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確保完成“十四五”期間國家下達的13種非油氣戰略性礦產(chan) 找礦任務。
(四)加快建設國家重要農(nong) 畜產(chan) 品生產(chan) 基地。嚴(yan) 守耕地保護紅線,嚴(yan) 格耕地占補平衡管理。抓好糧食和重要農(nong) 產(chan) 品穩產(chan) 保供,加強糧食儲(chu) 備保障能力和氣象災害防禦能力建設,增強糧食綜合生產(chan) 能力,深入實施糧油單產(chan) 大麵積提升行動和種業(ye) 振興(xing) 行動,打造主要作物單產(chan) 提升示範區1000萬(wan) 畝(mu) 、“噸糧田”900萬(wan) 畝(mu) ,新建高標準農(nong) 田850萬(wan) 畝(mu) 、黑土地保護性耕作2500萬(wan) 畝(mu) ,新增設施農(nong) 業(ye) 25萬(wan) 畝(mu) 、總麵積達到280萬(wan) 畝(mu) ,糧食播種麵積穩定在1億(yi) 畝(mu) 以上,糧食產(chan) 量穩定在800億(yi) 斤以上。實施畜牧業(ye) “單產(chan) 提升工程”,推動解決(jue) 好草原過牧問題,因地製宜推廣舍飼半舍飼、托管代養(yang) 等模式,新建舍飼棚圈500萬(wan) 平方米以上,落細落實“奶33條”等政策措施,推動8個(ge) 旗縣整縣提升奶業(ye) 生產(chan) 能力,力爭(zheng) 全年肉奶產(chan) 量穩定在60億(yi) 斤、160億(yi) 斤以上。推廣肉牛良種凍精600萬(wan) 劑、優(you) 質種公羊8萬(wan) 隻,新創建2—3家國家級核心育種場,爭(zheng) 取1—2個(ge) 品種進入國家主推品種目錄。青貯玉米、苜蓿、飼用燕麥、羊草等人工飼草麵積保持在2000萬(wan) 畝(mu) 以上,全年各類飼草供給能力保持在7500萬(wan) 噸以上。深化拓展“蒙”字標認證。培育認定100個(ge) “名特優(you) 新”農(nong) 產(chan) 品,在全國重點城市布局建設5家優(you) 質家畜產(chan) 品營銷中心和6個(ge) 前置倉(cang) 。
(五)持續打造國家向北開放重要橋頭堡。持續推進自貿區創建工程,加強自貿試驗區製度創新成果複製推廣。更深層次參與(yu) 共建“一帶一路”和中蒙俄經濟走廊建設,進一步擴大對俄蒙開放,加強與(yu) 俄羅斯外貝加爾超前發展區對接,積極參與(yu) 蒙古國www.1112nordmandr.com、防沙治沙、棚戶區改造和教育、醫療、文化等領域建設,力爭(zheng) 進出口額突破2200億(yi) 元,口岸運量突破1.3億(yi) 噸。實施好滿洲裏鐵路口岸準軌增二線、二連浩特公路口岸第二通道、滿都拉口岸通道擴建、甘其毛都跨境鐵路大橋等重點項目。健全自治區促進外貿高質量發展協作機製,擴大二手車、“新三樣”、中間品、農(nong) 食產(chan) 品出口規模,積極培育服務貿易特色優(you) 勢產(chan) 業(ye) ,繼續開展跨境電商海外倉(cang) 培育,發展綠色貿易、數字貿易,推動邊民互市貿易做大規模,支持滿洲裏、二連浩特邊民互市貿易落地加工,探索開展新型易貨貿易。落實《關(guan) 於(yu) 推動綜合保稅區提級晉位提質增效實施意見》精神,全麵提升綜保區運行質效。積極推進中蒙二連浩特—紮門烏(wu) 德經濟合作區建設。完成滿洲裏、二連浩特智慧口岸試點建設並複製推廣。推動區內(nei) 中歐班列增量擴容,大力發展“中歐班列+沿線城市+沿邊口岸”模式,到發中歐班列突破500列。深化外商投資促進體(ti) 製機製改革。加強境外投資風險防控和海外利益保護。
二、實施北疆文化建設提升行動,全方位建設“模範自治區”
緊扣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工作主線,統籌做好北疆文化建設提升和固邊興(xing) 邊富民各項工作,著力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一)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深入貫徹落實自治區《關(guan) 於(yu) 全麵貫徹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主線的若幹措施》,加強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工作主線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研究,努力建設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示範區。常態化開展“感黨(dang) 恩、聽黨(dang) 話、跟黨(dang) 走”群眾(zhong) 教育實踐。持續推動區內(nei) 高校師生用好學好《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概論》教材。實施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三項計劃”,開展“和美北疆、守望相助”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基層行活動。
(二)實施北疆文化建設提升行動。做深做實理論研究,組織高水平團隊深入研究闡釋北疆文化的曆史淵源、發展脈絡,深度發掘全區上下以蒙古馬精神辦好“兩(liang) 件大事”所蘊含的精神和文化價(jia) 值。積極開展北疆文化展示,加強城市文化建設,常態化開展文藝文化演出交流活動,支持烏(wu) 蘭(lan) 牧騎等藝術團體(ti) 走出去,推動文旅深度融合發展,在大型演藝和群眾(zhong) 活動中展現北疆文化主題,辦好那達慕、文博會(hui) 等文化活動。紮實做好第4次全國文物普查工作,推動紅山文化聯合申遺。深化國有文藝院團和文化事業(ye) 單位體(ti) 製改革,深化內(nei) 蒙古文藝界思想引領“培根鑄魂”工程,推進文化建設向上遊邁進。
(三)做好邊疆治理工作。推進新時代興(xing) 邊富民行動,開展邊境中心城鎮建設試點,實現邊境地區有條件地方“水電路訊”基本貫通。推動邊境中華民族曆史觀宣教長廊建設,製定人才興(xing) 邊政策,開展“民營企業(ye) 進邊疆”行動和“邊疆特產(chan) 銷全國”活動。
三、堅持科技創新引領,進一步推動產(chan) 業(ye) 提質升級
推動科技創新和產(chan) 業(ye) 創新融合發展,培育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進一步優(you) 化重點產(chan) 業(ye) 布局。
(一)大力推動科技創新。深入實施科技“突圍”工程,做好人工智能+、低空經濟、生物技術等新的“突圍”點位技術方向謀劃,研發國內(nei) 領先技術5項以上,開展新技術新產(chan) 品新場景大規模應用示範行動。提升“蒙科聚”創新驅動平台功能,健全創新需求、要素、轉化相貫通機製,力爭(zheng) 技術合同交易額達到100億(yi) 元。深入實施創新型企業(ye) “雙倍增雙提升”行動,培育壯大創新主體(ti) 規模,推動全區財政科技投入增長20%,加強專(zhuan) 利轉化運用,提高知識產(chan) 權創造質量。加快創建呼包鄂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懷柔實驗室內(nei) 蒙古基地、國家草業(ye) 技術創新中心,推動提升國家乳業(ye) 技術創新中心、巴彥淖爾國家農(nong) 業(ye) 高新技術產(chan) 業(ye) 示範區、鄂爾多斯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範區以及白雲(yun) 鄂博稀土資源研究與(yu) 綜合利用、特種車輛設計製造集成技術2家全國重點實驗室等國家級平台創新能力,新增10家自治區技術創新中心,建成110家自治區重點實驗室。實施“英才興(xing) 蒙”工程,完善人才待遇和禮遇政策,加強人才培養(yang) 和引進,構建“一碼通”人才服務體(ti) 係。
(二)推進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升級。組織開展新一輪承接產(chan) 業(ye) 轉移對接活動,紮實做好工業(ye) 領域大規模設備更新改造項目儲(chu) 備和實施,加快製造業(ye) 重點產(chan) 業(ye) 鏈高質量發展。製定實施《內(nei) 蒙古自治區培育壯大農(nong) 副食品加工業(ye) 行動方案(2025—2027年)》,力爭(zheng) 主要農(nong) 畜產(chan) 品加工轉化率達到75%以上。加快形成地方特色食品產(chan) 業(ye) 優(you) 勢,打造特色食品產(chan) 業(ye) 集群。加快推動鐵合金行業(ye) 規模化整合,推動鐵合金行業(ye) 向烏(wu) 蘭(lan) 察布、錫林郭勒南部集中集聚。有條件、有序承接國內(nei) 電解鋁產(chan) 能轉移,持續做大鋁產(chan) 業(ye) 上下遊產(chan) 業(ye) 規模。加快4個(ge) 新型焦化一體(ti) 化基地建設進度,全力推進烏(wu) 海及周邊地區焦化行業(ye) 產(chan) 業(ye) 升級和超低排放改造。積極運用數字技術、綠色技術改造提升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發布《2025綠色低碳技術推廣目錄》,繼續開展第二批自治區數字化轉型試點工作,創建60家綠色工廠、5個(ge) 綠色工業(ye) 園區和3家綠色供應鏈管理企業(ye) 。打好建築業(ye) 三年倍增行動收官戰,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築、綠色建築、綠色建材,實施智能建造試點示範創建行動,綠色建築占竣工建築比例達到100%。
(三)持續壯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www.1112nordmandr.com產(chan) 業(ye) ,加快沙戈荒大基地、蒙西至京津冀等外送通道建設,在保障風電建設規模基礎上擴大光伏項目規模,力爭(zheng) 年內(nei) www.1112nordmandr.com新增並網裝機4000萬(wan) 千瓦,總規模超過1.7億(yi) 千瓦,發電量超3000億(yi) 度。完善綠電交易實施細則和“www.1112nordmandr.com+”政策體(ti) 係,拓展www.1112nordmandr.com高效消納應用場景,推動2.0版零碳園區建設。實施發輸配電領域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行動、風電光伏設備更新和高效回收利用行動,培育壯大www.1112nordmandr.com智慧運維和能源環保服務業(ye) 。落實鋰產(chan) 業(ye) 發展指導意見,加快鋰產(chan) 業(ye) 園建設。現代煤化工產(chan) 業(ye) ,加快建設鄂爾多斯現代煤化工示範區,積極推動中石化煤製烯烴、榮盛綠色煤化一體(ti) 化等項目建設,爭(zheng) 取國能煤製油項目取得核準批複。推動煤層氣資源綜合勘探開發。稀土產(chan) 業(ye) ,持續開展稀土冶煉清潔化改造,大力推動永磁電機替代行動,完善全鏈條稀土產(chan) 業(ye) 計量標準認證體(ti) 係,支持白雲(yun) 鄂博稀土資源增儲(chu) ,開發www.1112nordmandr.com汽車、風電用稀土磁性材料,支持包頭打造“稀土+”產(chan) 業(ye) 集群。
(四)布局發展未來產(chan) 業(ye) 。推動《內(nei) 蒙古自治區未來產(chan) 業(ye) 創新發展實施方案》落地見效,設立未來產(chan) 業(ye) 發展基金。儲(chu) 能產(chan) 業(ye) ,實施新型儲(chu) 能專(zhuan) 項行動,開工新型儲(chu) 能裝機1000萬(wan) 千瓦,建成投產(chan) 600萬(wan) 千瓦。引進先進儲(chu) 能技術企業(ye) ,加快實現儲(chu) 能核心技術自主化。算力產(chan) 業(ye) ,推進全國一體(ti) 化算力網絡國家(內(nei) 蒙古)樞紐節點建設,加快400G/800G全光網絡建設,建成算力監測調度平台,推動和林格爾數據中心集群與(yu) 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高速直聯,建設麵向北京的超大規模智算集群,推動華為(wei) 雲(yun) 數據中心、九州智算、並行科技、阿裏巴巴、中金數據等20個(ge) 重點項目建設,開展“人工智能+”、“數據要素×”等行動,實施一批人工智能典型應用項目,培育呼和浩特人工智能產(chan) 業(ye) 基地,力爭(zheng) 新增服務器裝機能力150萬(wan) 台,算力規模突破20萬(wan) P、智算規模保持全國第1位,新建數據中心綠電比例不低於(yu) 80%。綠氫產(chan) 業(ye) ,落實綠氫產(chan) 業(ye) 先行區行動方案,推進綠電製氫氨醇項目建設,力爭(zheng) 綠氫產(chan) 能達到20萬(wan) 噸。開工建設中石化烏(wu) 蘭(lan) 察布至燕山石化輸氫管道、赤峰至錦州港至上海綠氫走廊。加快推進“綠氫+工業(ye) ”、“綠氫+交通”等應用消納場景試驗示範,壯大氫能裝備製造產(chan) 業(ye) 。低空經濟,推動落實國家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指導意見,在確保安全和依法依規前提下,加強係統謀劃,打牢產(chan) 業(ye) 基礎,引導各地找準自身定位,形成特有發展優(you) 勢,逐步釋放低空經濟發展潛力。
(五)促進服務業(ye) 加快恢複。出台《關(guan) 於(yu) 進一步深化先進製造業(ye) 和現代服務業(ye) 融合發展實施方案》,落實《內(nei) 蒙古自治區加快構建優(you) 質高效服務業(ye) 新體(ti) 係行動方案(2024—2026年)》,圍繞交通運輸、商貿、文旅等重點領域,培育一批服務業(ye) 龍頭企業(ye) 。穩定交通物流業(ye) 增長。貫徹落實國家《有效降低全社會(hui) 物流成本行動方案》以及自治區任務清單。培育現代交通物流領軍(jun) 企業(ye) 50家以上,貨運量占全區綜合運輸貨運量40%以上。支持網絡貨運平台向綜合物流平台轉型,研究建設全區統一的數字化物流綜合服務平台。推動重點工礦企業(ye) 煤炭大宗貨物長距離運輸“公轉鐵”,力爭(zheng) 鐵路貨運量增加950萬(wan) 噸。發展路衍經濟,打造一批旅遊示範公路、旅遊示範服務區。推動構建房地產(chan) 發展新模式。全麵貫徹落實國家及自治區進一步促進房地產(chan) 市場止跌回穩的有關(guan) 措施,合理控製新增房地產(chan) 用地供應,積極建設適應人民群眾(zhong) 高品質生活的好房子。完成農(nong) 村牧區危房改造和保障性住房建設年度任務。紮實推進社區物業(ye) 黨(dang) 建聯建,力爭(zheng) 所有旗縣(市、區)建成區住宅小區物業(ye) 管理全覆蓋,業(ye) 委會(hui) (物管會(hui) )組建率達到95%以上。保持旅遊業(ye) 快速增長態勢。在全區新培育20個(ge) 以上3A、4A級旅遊景區。推進“旅遊四地”建設,大力促進文商、旅商、體(ti) 商融合發展,謀劃建設“吃住行遊購娛”一體(ti) 化的消費產(chan) 業(ye) 鏈,促進旅遊人次、總收入、人均花費“三增長”。精心策劃四季旅遊活動,切實加大精品旅遊產(chan) 品開發力度,打造中國北疆最美公路。積極組織“跟著賽事去旅行”、“體(ti) 育賽事進街區、進景區、進商圈”等一係列活動,辦好自治區第35屆旅遊那達慕、第21屆冰雪那達慕、滿洲裏中俄蒙國際冰雪節等,打造高水準文體(ti) 旅活動。重點打造“歌遊內(nei) 蒙古”區域文旅品牌,力爭(zheng) 全年全區遊客數量突破3億(yi) 人次、旅遊收入超過4500億(yi) 元。
四、加快內(nei) 需潛力釋放,全力實施重大項目謀劃行動
大力提振消費、提高投資效益,增強經濟發展的內(nei) 生動力。
(一)實施重大項目謀劃行動。充分發揮重大項目推動、協調、調度工作機製作用,全力做好“抓招商、抓儲(chu) 備、抓前期、抓開工、抓進度、抓投產(chan) 、抓入統”工作,實現全流程、精細化管理,推動用地和文物保護審批流程優(you) 化,力爭(zheng) 全年重大項目完成建設投資突破1萬(wan) 億(yi) 元,固定資產(chan) 投資增長10%左右。結合“十四五”規劃收官和“十五五”規劃研究,聚焦國家重大戰略、自治區發展定位,紮實做好近期(2025年)、中期(“十五五”前期)、遠期(“十五五”中後期)重大項目謀劃儲(chu) 備,建立健全分層級、分領域儲(chu) 備機製,加快辦理項目前期手續。加強財政與(yu) 金融的配合,以政府投資有效帶動社會(hui) 投資,建立健全促進民間投資和要素保障工作機製,常態化向民間資本推介項目,規範實施政府和社會(hui) 資本合作(PPP)新機製,吸引更多民間資本參與(yu) 自治區重大項目建設運營,保障民間投資項目加快落地。進一步規範招商引資,實行招商引資重大項目首談報備、職能部門聯合招商、招商引資承諾兌(dui) 現通報獎懲機製,打造高能級招商平台,繼續辦好第五屆中國—蒙古國博覽會(hui) 、第三屆國家向北開放經貿商洽會(hui) 、第三屆世界www.1112nordmandr.com新材料大會(hui) 、第三屆中國綠色算力大會(hui) 等,力爭(zheng) 招商引資到位資金5700億(yi) 元以上。
(二)大力提振消費。實施提振消費專(zhuan) 項行動,重點是圍繞供需兩(liang) 端綜合發力,從(cong) 增收減負、豐(feng) 富供給、減少限製、優(you) 化環境等方麵入手,大力發展富民產(chan) 業(ye) ,將促消費和惠民生緊密結合,推動消費擴量提質增效。持續培育首發經濟、冰雪經濟、銀發經濟、賽事經濟、會(hui) 展經濟等消費新增長點,進一步促進文旅、教育、體(ti) 育、醫療、養(yang) 老、育幼、家政等服務消費提質擴容。支持呼和浩特市申報國家文化旅遊消費示範城市。加快建設城市“一刻鍾便民生活圈”,推動傳(chuan) 統商圈(商店)數字化轉型,加快消費場所適老化改造,做好年度國家“百家消費新場景”活動申報工作。健全老字號“有進有出”動態管理機製,繼續培育國貨“潮品”消費熱點。健全個(ge) 體(ti) 私營企業(ye) 協會(hui) 、消費者權益保護組織體(ti) 係,加強消費者權益保護,激發消費潛能。
(三)加力“兩(liang) 重”、“兩(liang) 新”政策落地見效。更高質量推動“兩(liang) 重”建設,更好統籌“硬投資”和“軟建設”,把握好國家“兩(liang) 重”資金投向,聚焦各領域目標任務,對標對表國家各類實施方案,加強科技創新、未來產(chan) 業(ye) 發展等領域項目儲(chu) 備,積極做好資金爭(zheng) 取工作,推動項目應開盡開,形成更多實物工作量。大力推進規劃政策製定和體(ti) 製機製創新。加力擴圍實施“兩(liang) 新”政策,強化設備更新項目儲(chu) 備,重點支持企業(ye) 更新高端化、綠色化、智能化設備。將消費品以舊換新支持範圍擴大至手機等數碼產(chan) 品,提高家裝領域以舊換新補貼標準,簡化補貼申領程序。做好項目和資金全鏈條管理,嚴(yan) 格能耗等強製性標準,持續探索拓展消費品以舊換新具體(ti) 領域或品類。
(四)完善現代物流運行體(ti) 係。加快構建“四橫十二縱”綜合運輸通道。鐵路方麵,建成包銀高鐵,加快太錫鐵路建設,擴能改造臨(lin) 哈線、集二線,爭(zheng) 取包鄂榆高鐵開工。公路方麵,建成S22白音察幹至永泰公段,新建農(nong) 村公路5000公裏,開工建設G0616海流圖至烏(wu) 拉山段、G1817烏(wu) 斯太至巴音呼都格段等項目。機場方麵,確保呼和浩特盛樂(le) 國際機場建成通航,推動科爾沁右翼前旗、科爾沁右翼中旗和烏(wu) 拉蓋通用機場開工建設。加快構建現代商貿流通體(ti) 係。實施城市商業(ye) 提質、農(nong) 村市場升級、零售業(ye) 創新提升、批發業(ye) 高質量發展、供應鏈創新提升、商貿物流數智賦能、內(nei) 外貿一體(ti) 化和流通領域一流企業(ye) 培育等工程。推動糧食物流核心樞紐、國家物流樞紐、國家骨幹冷鏈物流基地和自治區物流樞紐布局建設。常態化推進農(nong) 村寄遞物流體(ti) 係建設工作,確保“快遞進村”通達率達到97%以上。
五、錨定長遠發展目標,一體(ti) 推進政策、改革、規劃落地
以進一步全麵深化改革為(wei) 動力,全力以赴做好“十五五”規劃編製工作,抓緊將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重點任務轉化為(wei) 具體(ti) 實事,建立健全責任體(ti) 係,釋放政策紅利。
(一)更大力度推動政策落地。落實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深化財稅體(ti) 製改革,推動實施自治區以下財政體(ti) 製改革,大力推行零基預算改革。全力以赴完成全年財政收支目標,大力壓減非剛性、非急需支出,做好地方政府專(zhuan) 項債(zhai) 券發行使用工作,著力推動財政政策、資源、資金向兩(liang) 件大事聚焦聚力。落實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推動金融領域“一攬子增量政策”落地見效,落實無還本續貸政策,推進貸款、結算、法人“三落地”,探索通過推行銀保合作等方式降低企業(ye) 融資成本,實施企業(ye) 上市“天駿計劃”和“千百工程”,建設麵向全國的“中國雲(yun) 穀”金融數據中心集聚區,力爭(zheng) 金融業(ye) 增加值增長6%以上。鞏固擴大政策落地工程成果,常態化抓好政策實施,加強財政、貨幣、就業(ye) 、產(chan) 業(ye) 、區域、貿易、環保、監管等政策和改革開放舉(ju) 措的協調配合,增強政策合力。
(二)以更大力度推動進一步全麵深化改革。發揮經濟體(ti) 製改革牽引作用,推動標誌性改革舉(ju) 措落地見效。進一步優(you) 化政務服務,推進數字政府和跨層級跨部門辦事綠色通道建設,新推出30個(ge) “高效辦成一件事”、150項“全區通辦”事項。聚焦高標準市場體(ti) 係建設,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嚴(yan) 格落實《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指引(試行)》和“市場準入負麵清單”,出台自治區公平競爭(zheng) 審查辦法和會(hui) 同審查製度規則,積極探索招投標領域改革,優(you) 化新業(ye) 態新領域市場準入環境。充分利用12345政務服務便民熱線等平台,進一步暢通市場主體(ti) 對隱性壁壘的投訴渠道和處理回應機製。推進農(nong) 村牧區改革走深走實,落實《內(nei) 蒙古自治區關(guan) 於(yu) 規範農(nong) 村牧區土地經營權流轉和解決(jue) 承包地細碎化發展適度規模經營實施方案》,穩妥推進第二輪土地和草牧場延包試點。
(三)集中力量開展“十五五”規劃編製。在2024年完成自治區“十五五”規劃《基本思路》基礎上,抓緊形成“十五五”規劃《建議》和《綱要》草案,組織開展好重大專(zhuan) 題研究、“十五五”經濟社會(hui) 發展主要指標測算,緊緊圍繞需集中力量解決(jue) 的大事、急事、難事,爭(zheng) 取提出“牽一發而動全身”的重大戰略任務,進一步明確重大改革舉(ju) 措的推進路徑,謀劃一批具有標誌性牽引性的重大單體(ti) 工程和暖民心惠民生項目,做好與(yu) 國家“十五五”規劃《綱要》銜接、各方麵意見征求和專(zhuan) 家論證等工作。製定《內(nei) 蒙古自治區“十五五”規劃編製目錄清單》,確保各類專(zhuan) 項規劃與(yu) 自治區規劃《綱要》同步研究、同步編製、同步實施。
六、著力提升發展信心,大力實施助企行動
進一步破除體(ti) 製機製障礙,加大企業(ye) 幫扶力度,繼續實施好誠信建設工程,充分激發各類經營主體(ti) 的內(nei) 生動力。
(一)持續擴大經營主體(ti) 規模。鞏固誠信建設工程成果,加強政府誠信履約機製建設,加強信用融資服務。加快推進營商環境4.0方案160項重點任務落實,推動《內(nei) 蒙古自治區優(you) 化營商環境條例》立法進程,持續開展營商環境領域問題專(zhuan) 項整治。開展千企萬(wan) 戶幫扶結對行動,實施《內(nei) 蒙古自治區小微企業(ye) 個(ge) 體(ti) 工商戶三年成長計劃(2023—2025年)》,深化個(ge) 體(ti) 工商戶分型分類精準幫扶機製,推動企業(ye) 異地遷移直接辦理,探索建立經營主體(ti) 的強製退出和簡易退出機製,做好小微企業(ye) 個(ge) 體(ti) 工商戶三年成長一次性補助政策兌(dui) 現工作,推動小微企業(ye) 、個(ge) 體(ti) 工商戶規模穩步擴大。依法依規做好清理拖欠企業(ye) 賬款工作。
(二)促進民營經濟發展。製定《內(nei) 蒙古自治區助企紓困行動工作方案》,落實《省級領導幹部聯係服務重點民營企業(ye) 工作方案》以及規範政商交往行為(wei) “三張清單”。加快推進自治區促進民營經濟發展條例立法進程。推動建立異地投資經營協助機製,製定自治區《民營企業(ye) 建立健全中國特色現代企業(ye) 製度參考指標》,組織開展世界一流企業(ye) 建設自治區培育庫入庫工作。研究製定支持企業(ye) 開展技術研發的政策措施。開展規範涉企執法專(zhuan) 項行動,集中整治亂(luan) 收費、亂(luan) 罰款、亂(luan) 檢查、亂(luan) 查封,堅決(jue) 防止違規異地執法和趨利性執法,禁止辦案與(yu) 利益掛鉤。推動擴大涉企文件“直通車”精準覆蓋範圍。
(三)推進國有企業(ye) 提質增效。高質量完成國有企業(ye) 改革深化提升行動,加大國有企業(ye) 服務力度,成立專(zhuan) 門服務機構,進一步豐(feng) 富國資國企突圍工作措施,實施國有資產(chan) 資源清查與(yu) 盤活攻堅行動,持續開展減虧(kui) 治虧(kui) 專(zhuan) 項行動,“一企一策”製定扭虧(kui) 措施。按照“三個(ge) 集中”要求,進一步優(you) 化國有資本布局。健全完善與(yu) 駐區中央企業(ye) 常態化對接合作機製,推動其他省(區、市)駐自治區企業(ye) 加大投資力度,與(yu) 山東(dong) 、北京、安徽等地簽訂戰略合作協議。發揮國有企業(ye) 科創主力軍(jun) 作用,推動高新技術企業(ye) 數量“破百”、專(zhuan) 精特新企業(ye) 數量“倍增”,力爭(zheng) 2025年區屬國有企業(ye) 研發投入強度達到4%以上。
七、深入實施節水行動,推動集中集約集聚發展
著力提升要素保障能力,深入推進節能減排工作,高效統籌節能降碳和經濟發展。
(一)全力實施節水行動。製定自治區貫徹落實“四水四定”政策文件,2025年萬(wan) 元國內(nei) 生產(chan) 總值用水量、萬(wan) 元工業(ye) 增加值用水量分別較2020年下降12%和13%。持續深化農(nong) 業(ye) 水價(jia) 綜合改革,全麵落實工程、農(nong) 藝、品種、結構、機製“五節”措施,新建高效節水灌溉麵積200萬(wan) 畝(mu) ,創建節水增糧推進縣20個(ge) ,力爭(zheng) 新增節水2.7億(yi) 立方米以上。研究製定河套灌區秋澆、春匯用水方案,基本解決(jue) “大水漫灌”問題,農(nong) 田灌溉水有效利用係數提高到0.59以上。加快工業(ye) 節水技術改造,抓好工業(ye) 用水預算管理試點,創建一批節水型企業(ye) 、節水標杆企業(ye) 、水效領跑者示範企業(ye) 。進一步優(you) 化城市居民生活用水階梯水價(jia) 、非居民用水和特種行業(ye) 用水超定額累進加價(jia) 等政策,打造智能節水管理平台。開展再生水利用行動,力爭(zheng) 黃河流域再生水利用率達到60%以上。穩步推進供水供電供氣供熱等重要領域公用事業(ye) 價(jia) 格改革。加快在建重大水利工程建設,推動引綽濟遼、引綽濟遼二期工程全線通水,推進河套、鐙口等大中型灌區現代化改造。
(二)精準做好土地資源要素供給。優(you) 先保障主導產(chan) 業(ye) 、重大項目合理用地,持續推進批而未供、閑置土地消化處置,確保完成“十四五”期間52.02萬(wan) 畝(mu) 批而未供土地、15.92萬(wan) 畝(mu) 閑置土地消化處置任務。穩步推進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試點工作,推動增減掛鉤指標跨省域交易。持續推動產(chan) 業(ye) 園區騰籠換鳥,開展畝(mu) 均增產(chan) 增收、降耗降水行動,盤活存量低效土地。
(三)推動經濟發展全麵綠色轉型。貫徹落實國家加快經濟發展全麵綠色轉型的意見,加快碳排放雙控製度體(ti) 係建設,推動建立地區碳考核、項目碳評價(jia) 、行業(ye) 碳管控、企業(ye) 碳管理、產(chan) 品碳足跡政策製度和管理機製。深化國家碳達峰試點建設,創建一批自治區碳達峰試點。推進集體(ti) 林權製度改革,製定林草碳匯開發交易管理辦法。積極創建國家級全麵綠色轉型示範城市。做好2025年用能預算管理,統籌能耗削減量、可再生能源消納量、原料用能核減量、綠證跨省交易量、盤活沉澱能耗指標等,強化新投產(chan) 項目和存量企業(ye) 合理用能彈性保障。進一步落實《內(nei) 蒙古自治區減汙降碳協同增效實施方案》,深化重點領域適應氣候變化行動,持續推進鄂爾多斯市、鄂托克經濟開發區、蘇裏格經濟開發區減汙降碳協同創新試點建設。加強退役風電光伏裝備、工業(ye) 固廢、高鋁粉煤灰和再生鋁等資源循環利用。
八、聚焦城鄉(xiang) 融合發展,統籌推進新型城鎮化和鄉(xiang) 村全麵振興(xing)
統籌推動新型工業(ye) 化、新型城鎮化和鄉(xiang) 村全麵振興(xing) ,積極推動城鄉(xiang) 融合發展,縮小城鄉(xiang) 差距。
(一)持續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抓好國家《深入實施以人為(wei) 本的新型城鎮化戰略五年行動計劃》及自治區實施方案的貫徹落實,做好新型城鎮化試點工作,推動城鎮化潛力地區強化產(chan) 業(ye) 導入,引進培育勞動密集型產(chan) 業(ye) ,推進農(nong) 牧業(ye) 轉移人口市民化。出台實施自治區加快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加快推進以縣城為(wei) 重要載體(ti) 的城鎮化建設。研究出台自治區優(you) 化人口布局相關(guan) 政策舉(ju) 措。優(you) 化城市規劃布局,實施好城市地下管網等“裏子”工程,推動城市更新,改造城鎮老舊小區1291個(ge) 、24.6萬(wan) 戶,推進城鎮基礎設施建設,開展城市供水能力提升行動,製定中心城區停車設施建設規劃,新增1萬(wan) 個(ge) 公共停車泊位。繼續實施好溫暖工程,維護好各類供暖設施,改造燃氣、供水、排水、供熱等老化管道1500公裏,優(you) 化完善供熱運管、供暖補貼等配套政策機製,新增智慧供熱試點2500萬(wan) 平方米。實現城鎮新建居住區養(yang) 老服務設施全覆蓋。
(二)推進鄉(xiang) 村全麵振興(xing) 。因地製宜推動興(xing) 業(ye) 、強縣、富民一體(ti) 發展,實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xiang) 村振興(xing) 有效銜接提升行動,推動脫貧人口務工就業(ye) 達到19.62萬(wan) 人以上,確保不發生規模性返貧致貧,確保脫貧人口收入隻增不減。推動實施宜居宜業(ye) 和美鄉(xiang) 村建設項目,爭(zheng) 創8個(ge) 國家級美麗(li) 休閑鄉(xiang) 村。大力發展新型農(nong) 村牧區集體(ti) 經濟,開展5個(ge) 農(nong) 村牧區產(chan) 權流轉交易規範化建設自治區試點。在全區2000個(ge) 以上嘎查村推廣“三變”改革9種典型模式,在230個(ge) 嘎查村推行“統種(養(yang) )共富”模式。持續推廣“以工代賑”方式、拓寬實施範圍,高標準農(nong) 田項目、“三北”工程項目資金10%用於(yu) “以工代賑”。開展庭院經濟“百鄉(xiang) 千村萬(wan) 院”行動,加快推進農(nong) 牧民收入穩定增長,確保完成“十四五”規劃收入目標。
九、強化重大戰略實施,紮實開展區域合作深化行動
全麵落實重大區域戰略,統籌區域聯動融合發展,更好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
(一)推動區域內(nei) 戰略深化實施。推動落實西部大開發、東(dong) 北全麵振興(xing) 、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等國家重大戰略,執行好《西部地區鼓勵類產(chan) 業(ye) 目錄》,力爭(zheng) 黃河內(nei) 蒙古段河道治理等項目開工建設。研究提出推動蒙東(dong) 地區發展的意見,加快赤峰鋰產(chan) 業(ye) 園、京蒙(赤峰·亦莊)科創產(chan) 業(ye) 園建設,推動創建內(nei) 蒙古高等研究院。促進東(dong) 中西部差異化協同發展,開展呼包鄂烏(wu) 一體(ti) 化發展規劃(2026—2035年)編製工作,強化呼包兩(liang) 市在經濟、社會(hui) 多方麵的協同發展,以呼包同城化帶動呼包鄂烏(wu) 一體(ti) 化發展。支持蒙西及其他三盟市統籌推進生態保護和產(chan) 業(ye) 發展,培育新的產(chan) 業(ye) 增長點。鼓勵蒙東(dong) 五盟市依托區域中心城市、邊境口岸,打造優(you) 勢特色產(chan) 業(ye) 集中區。
(二)加快區域間融合聯動發展。深度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完善同京津冀三省市的合作機製,建立京蒙全麵合作工作機製,大力實施京蒙協作“六個(ge) 倍增計劃”,縱深推進特色產(chan) 業(ye) 提升、產(chan) 業(ye) 集群打造、消費幫扶增收、勞務協作提質“四項行動”,拓展農(nong) 畜產(chan) 品進京網上銷售途徑、力爭(zheng) 銷售額達到320億(yi) 元以上,實現盟市與(yu) 北京合作“全覆蓋”。持續深化與(yu) 粵港澳大灣區、東(dong) 三省、長三角、成渝、黃河流域、毗鄰省區務實合作,推動與(yu) 山東(dong) 、吉林、陝西、寧夏簽訂相關(guan) 領域合作框架協議落實落地。提升滬蒙、遼蒙、津蒙區域醫療協作質效。
十、開展就業(ye) 促進行動,加強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
堅持盡力而為(wei) 、量力而行,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增強人民群眾(zhong) 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抓好就業(ye) 促進行動。全麵落實自治區關(guan) 於(yu) 深化就業(ye) 領域綜合改革的意見,新增城鎮就業(ye) 18萬(wan) 人以上,實施重點領域、重點行業(ye) 、城鄉(xiang) 基層和中小微企業(ye) 就業(ye) 支持計劃,第三產(chan) 業(ye) 新增就業(ye) 崗位10萬(wan) 個(ge) 以上,深化“技能內(nei) 蒙古行動”,提高就業(ye) 技能培訓質量,各行業(ye) 職業(ye) 技能培訓規模達到35萬(wan) 人以上,圍繞發展高端製造業(ye) 、數字產(chan) 業(ye) 等,挖掘更多適合高校畢業(ye) 生等青年就業(ye) 的崗位,吸引更多高校畢業(ye) 生留蒙來蒙。深化“創業(ye) 內(nei) 蒙古”行動,建好就業(ye) 服務平台,嚴(yan) 厲打擊欠薪欠保、“黑中介”等違法違規行為(wei) ,加快推進自治區保障農(nong) 民工工資條例立法進程,推動落實京津冀、晉蒙魯、黃河流域、東(dong) 北三省一區等就業(ye) 創業(ye) 協作協議。推動就業(ye) 公共服務下沉基層,因地製宜布局就業(ye) 服務網點,延伸就業(ye) 服務鏈條。
(二)保持物價(jia) 總體(ti) 穩定。落實好重要民生商品價(jia) 格調控機製,密切關(guan) 注供儲(chu) 銷各環節運行情況和價(jia) 格走勢,著力抓好本地生產(chan) ,暢通產(chan) 銷銜接,強化儲(chu) 備調節,推廣平價(jia) 銷售,加強應急市場價(jia) 格調控,保障糧油肉蛋菜等商品量足價(jia) 穩。落實好價(jia) 格補貼聯動機製。完善養(yang) 老、殯葬和普惠性托育服務收費政策。
(三)持續完善社會(hui) 保障體(ti) 係。深入實施社會(hui) 保障改革提質工程,全民參保、基本養(yang) 老、醫療保險參保率穩定在95%以上,全麵推開個(ge) 人養(yang) 老金製度,研究出台健全城鄉(xiang) 居民基本養(yang) 老保險籌資和待遇調整政策,推動實現基本養(yang) 老保險法定人員全覆蓋,繼續抓好階段性降低工傷(shang) 保險、失業(ye) 保險費率政策落地落實,推進基本醫療保險自治區級統籌,完善大病保險和醫療救助製度。切實保障工資發放,清理整治欠薪,保障困難群眾(zhong) 基本生活。持續強化殘疾人兩(liang) 項補貼精準管理,大力推進全區精康融合行動。
(四)提升公共服務和社會(hui) 治理水平。深入落實《關(guan) 於(yu) 貫徹落實〈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2024—2035年)〉加快建設教育強區的意見》精神,擴大學前教育普及普惠和義(yi) 務教育優(you) 質均衡旗縣覆蓋麵,高質量實施市域產(chan) 教聯合體(ti) 、行業(ye) 產(chan) 教融合體(ti) 項目,推進現代產(chan) 業(ye) 學院、未來技術學院、專(zhuan) 業(ye) 特色學院建設,繼續支持內(nei) 蒙古大學“雙一流”建設。推動優(you) 質醫療資源擴容下沉,加快建設國家區域公共衛生中心(內(nei) 蒙古自治區)、國家區域醫療中心、自治區專(zhuan) 科區域醫療中心和82個(ge) 旗縣緊密型縣域醫共體(ti) ,紮實推進首批國家醫療服務價(jia) 格改革試點。實施普惠托育服務機構生均定額補助項目,每個(ge) 旗縣(市、區)至少建設2所公辦托育機構。持續開展中小學校園暴力與(yu) 學生欺淩防範治理專(zhuan) 項行動,加快推進罪錯未成年人專(zhuan) 門矯治教育學校建設。落實農(nong) 村留守兒(er) 童和困境兒(er) 童關(guan) 愛服務質量提升三年行動。紮實開展新時代“銀齡行動”活動,家庭養(yang) 老床位達到1.2萬(wan) 張,完成特殊困難老年人家庭適老化改造6000戶,發展社區支持的居家養(yang) 老。推進長城、黃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新建改擴建多功能運動場30個(ge) 、“國球進社區、進公園”項目400個(ge) 。